股票网

银行券商强扩市场份额 第三方存管提速背后的博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时间: 2007-04-20 05:04  
  □本报记者 朱茵 上海报道

  近日券商第三方存管和账户清理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去年刚刚推行的时候,还十分的冷清,几个月后突然提速。业内人士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监管层明确八月大限,另一方面是由于银行和券商最终达成共识,在市场份额的抢占上开始不甘落后。

  银行认同资金存留

  目前从多家券商处了解到,与银行之间的沟通协调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多家银行模式中,不断有新的签约银行完成上线。但是此前,券商和银行都认为有关存管费用的问题是最大的难题,如今这不再是困扰和阻碍。

  据悉,在3月之前,整个行业的第三方存管工作进展都不够快,无论是银行还是券商刚开始都很慎重。特别是银行处于观望之中。有业内人士表示,主要的担心是银行方面投入之后,制度会有什么变化的话,将比较被动。由于这项工作是对所有网点和分支机构的,因此,银行在整个业务的贯彻上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上都比较大,这些都是有形的成本。很多银行一开始确实没有动力,大家都在观望,小银行看大银行,大银行迟迟不肯达成谈判协议。但现在他们更担心的是市场份额的问题。

  一家券商介绍说,在第三方存管中,客户对于存管银行的选择,将十分有利于银行资金的沉淀。但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客户的流动,银行对此开始警觉和在意。例如过去投资者可以通过不同的银行进行转账到交易账户,开立第三方存管后,只能在一家银行开立资金账户,对应一个交易的账户。此外,由于今后必须采用第三方存管的模式,当投资者开户的时候,也一定要选择一家银行存管资金。因此,将十分有利于资金在一家银行的留存。

  据悉,现有的投资者的资金账户份额,是以大行为主。小银行在看到第三方存管的商机后,比较积极争取机会。申银万国证券清算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国有14—15家具有结算资格的银行,属于存管范围之内。四大行中,除了中国银行外,都完成了集中,而小银行更是先行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大银行也会担心客户资金的转移和流失问题。由于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使得更多的银行积极参与到第三方存管中来。当然,目前的设计只能开通一家银行,业内预计未来是能够开通多家银行模式的。

  另外,他们普遍预期,今后银证合作还是大势所趋,甚至有管理层暗示,如果某银行对此不积极,则以后和证券领域合作性的业务会很难获得牌照。有收益的业务必然有风险。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证券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本质上说是监管系统有些改变,是证监会通过证券以外的行业参与进行资金的监管。银行是一个载体和平台,也承担了协助监管的责任,因此,未来银行端的风险控制也需要加强。

  券商冀望新业务平台

  在开办第三方存管的过程中,券商也加快了大集中的建设,因为第三方存管的模式是总对总。业务模式从区域变成集中式,因此,效率提高,风险也有可能提高。但对于未来新业务的支撑让券商充满了期待。

  一家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表示,说白了,对券商技术端来说,最大的变革是银证转账方式从区域方式变成集中式的。这是最难的地方,今后也是最有利的地方。难在过去地域性的与银行之间合作将重新建立为总部对总部的模式,地方营业网点的经营和业务关系将受到一些影响,但资金的统一存管,可以增加券商总部的谈判能力和总体协调能力。

  最值得期待的是,第三方存管对新业务的拓展十分有利,包括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都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开展。还有推行新的产品系统升级,业务模式升级也会容易许多。针对客户的服务、投资者教育工作也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方便了,风险控制方便了。

  目前,券商对于存量客户和新增客户进行分批转换。存量客户大多事后签约。券商一般通过柜台系统进行批量切换。之后进行公告,让投资者在操作上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会规定在一定时间内要来营业部进行签约。新增的投资者则普遍要求签约第三方存管,这时候,在银行的选择上,已经开通上线的银行就会被推荐为首选。

  据悉,目前银行和券商已经初步达成存管费用的共识。但各家在费率和收费方式上也多有不同。例如过去高风险处置的公司,强制执行老的三方存管的,基本是按照同业利差的三分之一收取,约千分之2.7。新型的第三方存管的收费成本大概在千分之1.5到1.7,比原来要低。但证券公司也表示,存管费多少已经不是关键,双方对于今后的合作十分期待,例如在资金拆借方面将有广泛的合作机会。
  
本周热点

相关文章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投放广告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GuPiaoWeb.cn 2007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