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

保险股:黄金增长期来临

来源: 《证券导刊》 时间: 2007-04-16 18:04  
  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保险业进入黄金增长时期。在挑选保险股方面,应当选择公司资产规模大,资金运用渠道具有优势,同时未来有可能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公司。

  武汉大学商学院硕士 吴丽丹

  中国保险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的保险市场起步较晚,2005年保费收入仅占世界的1.76%,排在第11位。北美、西欧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保费占到全世界份额的近八五成。我们的保险市场以中国人寿和平安的市场份额最大,保费收入占到整个国内市场份额的近65%,但是与国外的保险巨头相比,无论总资产抑或是主营业务收入都不到国外保险巨头的二十分之一。

  2005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为2.7%,排在世界第50名,较04年下降了8位,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GDP的增长率高于寿险和非寿险保费收入的加总的增长率,这种趋势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有所体现,但是,如果我们单单从寿险深度来比较,可以发现,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韩国,寿险的增长速度更快。我们认为亚洲地区较高的寿险渗透率并没有改变。05年我国保险密度为46美金,位居40位,仅为排名第15位的香港同类指标的1.8%,而寿险仅为香港同类指标的1.4%,我们认为与世界悬殊的差距表明了我们为了成长的空间非常广阔,相信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这一指标也将有大幅的提高。

  保险业进入黄金增长时期

  我们根据人均GDP和保险深度的数据分析两者的依赖关系,可以发现经济发展与保险市场发展基本上存在一个正相关的关系。即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倾向于将收入中更大的部分投入寿险。当收入上升时,保险深度也随之提高了——反映出保费的增长要快于经济的增长。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初步统计2006年实现寿险保费收入4061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长速度较2005年的14%下降。而从2000年到2006年的6年寿险收入增长了3倍,整体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

  “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发展规划中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争取比2005年翻一番,突破1万亿元。保险深度4%,保险密度750元。保险业管理的总资产达到5万亿元以上。

  未来中国金融发展的大趋势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股票和债券类等中长期融资比例。由于保险中占比最大的寿险是长期合同,可以提供长期的资金,和金融市场发展方向匹配,所以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保险业进入黄金增长时期。

  1、社会变迁推动着保障需求增长

  社会发展导致人身风险大大提高,家庭小型化、人口寿命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都使个人或家庭负担的风险保障方式过于脆弱,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保险潜在需求的增长。

  2、“人口红利”对保障需求处在高峰期

  中国正在走入劳动人口最充沛的时代,人口的负担水平将是最低的时期,社会财富进入积累时期,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这个时期对保障的潜在需求也是处于高峰期。我们发现人口负担系数在2010年达到最低,2015年经济活动人口将达到最高值,约为10亿左右。2020年人口总负担系数跃升到43.5%,比2005年高出2.6%,而这主要是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出现加速增长所致,原来年均增长不足0.3%迅速上升到年均增长1%。

  3、受益于金融资产结构调整,进入黄金增长期

  从有关部门对国内居民储蓄动机调查来看,以养老、教育、防病等目的的储蓄比例超过40%,而且这一比例还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上述预防性储蓄资金通常用来购买保险和养老基金。根据推算,有5.88万多亿居民储蓄与保险具有较大相关性和可替代性,是潜在保险需求。由此测算2005年与寿险业相关金融资产理论规模应达到7万亿(寿险公司资产占保险业资产86%左右),从而占金融资产总量的18.7%。而实际上,2005年保险业资产1.5万亿,金融业资产总量37.4万亿,份额在4%左右,远低于国际平均15%左右的水平。

  国内保险市场:群雄逐鹿

  1、行业集中度远高于国外

  与国外的数据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国内保险的市场集中度极高,尽管一部分是由于历史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保险经营本身对规模的要求较高,但是我们占市场前五的保险公司的集中度较其他国家高出了近50%,也说明我国的保险市场垄断程度较高,而CR5到CR15仅提高了7.87个百分点,说明排在6-15名的保险公司与前者差距非常大,整个市场的不平衡性比较明显。

  2、渠道为王,服务为本

  由于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对保险产品要报备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因此各家保险公司在目前情况下很难在费率上进行竞争。而新的保险产品很容易被复制和抄袭,因此我们认为保险行业目前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销售渠道和服务上。

  在保险产品所有新的分销方式中,银行保险即通过银行或邮政网络销售保单的做法,在保险业发达的欧洲一些国家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法国、西班牙、瑞典等国银行保险所实现的保费已占寿险市场业务总量的60%,在财险市场方面也占有5%-10%的比例。1996年起国内的银行作为代理形式销售人身保险业务,但销售规模发展不大。但是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银行保险进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当年实现销售45亿元,而仅仅在4年过后的2005年银行保险就实现销售905亿元,占总人身保险费的24%,银行保险与个人代理和团体直销一起成为保险销售的3大支柱。

  3、金融控股集团呼之欲出

  汇丰人寿作为银行保险的典型范例说明了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有效性。1997年汇丰的人寿保险业务在香港市场还未进入前十名,到2001年已进入前五位,经过2003和2004年的迅猛发展更一跃成为香港最大的银行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在2005年达到了12.3%。这主要是由于汇丰集团内部同时拥有保险和银行业务,通过银行与保险的资源充分共享,有效地将保险业务内化到银行产品体系中,从而为客户提供真正的一体化金融服务。

  而目前,特别是在保监会允许保险公司参控股银行后,保险公司将会通过控制银行的股权,在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寻求和商业银行更深层次的合作。而部分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将会直接通过控制银行的股权,组建金融控股集团,集团控股的组织架构保证了资源的充分共享,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银保销售中所出现的问题,达到银行与保险的双赢局面。因此,我们认为资产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未来将成为保险销售渠道的主要控制者。

  选股思路:中国人寿Vs中国平安

  在挑选保险股方面,应当选择公司资产规模大,资金运用渠道具有优势,同时未来有可能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公司,A股市场上,中国人寿及中国平安各有千秋,均值得长期投资。

  中国人寿:购买一篮子中国资产的最佳选择

  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达到7000亿以上,理论投资股票和基金规模可达到1400亿,未来投资对象大都是战略配售的低风险高收益大型中央企业股票和基础设施,类似于杠杆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寿险公司负债主要是低成本保单准备金,购买中国人寿股票是分享中国一篮子资产价值重估的最佳载体。在市场相对有效的状况下,私人股权投资的年回报率在20-30%,不过我们相信最近几年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将有远高于上述水平的回报率。我们相信中国人寿在广东发展银行和南方电网上投资的回报率都可能超过100%。

  中国平安:最能分享行业的增长

  中国平安最令投资者眼前一亮的是其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高管和员工持有13%股权,使公司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无论在寿险还是产险,平安都表现出了超越同业的业务质量和盈利能力,在面临战略调整关口,平安也反应敏锐,行动迅速。早在1994年就引进高盛、摩根斯坦利为股东,是国内最早引进外资的全国性金融机构,2002年汇丰以6倍净资产的价格参股,汇丰与平安的牢固资本纽带使其可以得到很多技术支持。而汇丰也对管理层有一定制衡作用,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

  平安的战略定位并不局限于保险领域,公司有着清晰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第一阶段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寿险和产险,第二阶段新的利润增长点将产生于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而未来第三阶段消费信贷、企业年金、第三方资产管理等业务将会成为平安新的着眼点。在目前二级市场上投资者较为偏好金融股的背景下,平安旗下质地不错的平安证券和深圳商业银行无疑能为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想象空间。
  
本周热点

相关文章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投放广告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GuPiaoWeb.cn 2007 All Reserved.